一、宜宾市:数字赋能促发展,产业升级谋新篇
(一)推进信息化建设,打造氯碱行业“智慧化工”实践样板。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西南地区老牌氯碱化工生产企业,采用全程管控、互联互通、高度自动化与数字化的智能制造生产模式,构建包括数字化车间、智能物流和智能管理等的智能制造体系,在2021年青岛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上获得“金晖奖——数字化转型先锋”称号。四川海云天智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化工行业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解决方案服务商,打造化工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化工生产安全管控平台、生产执行系统(MED)、物资进出全程联网集成管理系统等,入选2021年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及智能制造服务商资源池;建设的“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氯碱化工安全生产SaaS服务平台”入选2021年四川省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有效解决了化工领域物料危险性大、工艺风险高等行业痛点。宜宾海丰和锐有限公司作为天原集团氯碱基础化工和精细化工发展的主要基地,被国家应急管理部纳入第一批“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试点单位。
海丰和锐安全运营管控中心
(三)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产业集聚发展。以电子信息制造业(智能终端)发展为重点,巩固提升信息传输业产业优势,积极推动信息技术服务业突破,签约华为、朵唯、康佳、中兴、领歌等257户企业,已有153户实现投产。加快推进大数据产业园建设,阿里云、浪潮、奇安信、九天微星等一批数字经济行业领军企业相继落户,数字产业逐步呈现集聚发展态势。2021年,宜宾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26.5亿元。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规上企业81户,实现营业收入455.9亿元,同比增长40.1%;实现进出口总值151.8亿元,占宜宾市外贸总值的64.2%,同比增长19.0%。信息技术服务业规上企业8户,实现营业收入38.3亿元,同比增长8.2%;实现利润8.3亿元,同比增长25.8%。
宜宾智能终端产业园
德阳市以工业互联网建设为主要抓手,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速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
(二)拓展场景应用,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积极探索远程设备操控、设备协同作业、现场辅助装配、机器视觉质检等典型应用场景18个,其中四川亚度家具有限公司“标识解析5G+工业互联网全链接工厂”在首届中国工业互联网标识创新应用大赛区域决赛(西部赛区)获得银奖。在44家工业企业实施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其中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冲剪分厂定子冲片“无人车间”,通过智能制造提升效率、精确度和可靠性,人均产出提升620%、劳动强度降低90%、运营成本降低31.9%、产品不良率降低20%、能源利用率提高57.3%,生产出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功率的白鹤滩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以及左岸8台机组核心部件冲片和线圈,精品率达100%。
东方电机冲剪分厂定子冲片无人车间
(三)集聚资源要素,强化产业数字化支撑。德阳市人民政府、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西门子工业软件(上海)公司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建设“德阳市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依托西门子智能制造先进技术和德阳市产业优势,结合四川工院产学研条件,搭建面向装备智能制造的政产学研用区域协同创新平台。提供技术服务和合作近40项,组成智能制造咨询诊断团队为汉舟电气、科新机电、中航宝胜等中小型制造企业提供免费智能制造咨询诊断服务,为东方风电、天元重工等编撰《数字化转型整体规划》,为德阳市政府编写《德阳中小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报告。开展装备制造领域技术人才培训,累计培训人员超过2500人次,其中为二重、东方电机等企业免费开展智能制造技术培训和讲座,1200余人次参训,联合四川工院开展社会培训,参训学员1100余人次,为智能制造人才储备提供了有力支撑。
校企共建库卡机器人实验室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