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腹地,三江之滨。在三江新区东部产业园,塔吊林立,工程车辆来回穿梭,一片繁忙景象。这是宁德时代的全资动力电池项目建设现场。
视线转向30公里外的长江工业园区,坐落于此的四川科达利新能源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项目正加快推进。这是国内锂电池结构件、汽车结构件制造的龙头企业科达利在宜投资建设的四川时代“链核”配套项目。
全球动力锂电池智造领军企业选择宜宾、看好宜宾,动力电池产业链配套企业相继落户宜宾,带来世界先进技术,在宜宾串珠成链。这里将建起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打造世界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
这里物华天宝、人才荟萃,是岷江、金沙江、长江三江交汇处,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3000多年种茶史、4000多年酿酒史,形成了独特的酒文化、僰文化、竹文化、茶文化、抗战文化、长江文化;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代名人辈出,养育了李硕勋、赵一曼、阳翰笙、唐君毅等无数革命先烈和文坛大师,蜀南竹海、兴文石海、李庄古镇等景区驰名中外。
这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位于成渝贵昆四大城市的几何中心,是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四川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等多重发展战略交汇点,四川南向开放枢纽门户;是国家确定的63个综合性交通枢纽、50个铁路枢纽站、66个国家流通节点城市之一,铁公水空一体化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这里求“商”若渴、唯“智”是举。短短五年,宜宾大学城科创城快速崛起,新引进办学高校10所,在宜办学高校总数增至12所,在校大学生超8万人;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等12个产研院和7个院士工作站聚集于此,是全国首批、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创新因子活跃聚力。
这里蓄势崛起、生机勃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焕发活力;汽车、智能终端、轨道交通等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强到优。凯翼汽车、深圳朵唯、天珑移动、吉利汽车等企业,先后把总部迁到宜宾。2021年实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148.08亿元,比上年增长8.9%,总量稳居全省第三位,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位。
这里开放平台齐备,拥有四川省首个省级新区——三江新区、国家级经开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综合保税区、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区、国家临时开放口岸等开放发展平台,纳入国家成渝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战略。当前,宜宾正紧扣三江新区“长江上游绿色示范区、创新型现代产业集聚区、四川南向开放合作先行区”发展定位,实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水平运营,全力将三江新区建成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核心引擎,打造宜宾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高能级平台和高质量增长极。
这里营商环境优良,政策支持有力。先后出台了支持19个重点产业的专项支持政策,从投资落户、技术创新、要素保障、品牌创建、融资需求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始终把尊重企业家、服务企业家、帮助企业家放在重中之重,精简了企业开办、建筑许可、纳税办理等29大类设计服务事项,大幅压缩办理时限,各级党委、政府有求必应,从项目的招商、建设、服务等方面为入驻企业提供“贴身管家式、私人订制式”的高效服务保障。
这里机遇叠加、潜力无限,具备大有可为的“天时”;这里区位独特、优势集聚,占据大有所为的“地利”;这里环境优越、保障充分,拥有大有作为的“人和”。
历数每一张名片、每一个称号,在生态、经济、科教等每一个领域,宜宾都有与之相匹配的成就。作为优势要素的集聚区,宜宾并未止步于这些光环之下。
近年来,宜宾积极践行国家“双碳”战略,围绕建设“动力电池之都”目标,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风口期”,大力发展动力电池产业并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大力引进核心配套企业,构建产业生态圈。以四川时代为引领,宜宾正加快构建动力电池“1+6”产业生态圈。 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已进入倒计时,共襄盛会,宜宾准备好了。 来源:新华网、人民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