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衣、洗手、消毒、进风淋室……8月22日,在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宜宾竹研院)林竹资源保护培育研究所,竹现代培育技术创新团队的研究人员王红经过系列准备后,终于踏进了实验室,开始忙着新一批佯黄竹的接种。 即便佯黄竹已经在实验室经过了上万次的接种、组培、选育,王红仍旧不敢大意,一心专注手中选种回来的佯黄竹种胚。
研究人员通过酒精消毒和风淋房进入实验室 经过接种后,这批佯黄竹种胚将被放置在有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初代培养,在一定的光照、湿度、温度下,这一批被宜宾竹研院研究人员称为竹子的“试管婴儿”将进行不同程度的分化、生根,而后研究人员精选出最优的竹苗,进行驯化移栽。
研究人员在组培实验室检查竹子的生长状态 “每天我们都会到组培室、驯化室,查看选培、选育、驯化的竹品种培养情况,并根据分化的不同情况,调整培养基。”王红介绍,目前,组培室已保存有包括濒危植物、药用及珍稀树木以及珍稀观赏类、经济类竹种组培苗20余种,其中一半为竹种组培苗。
研究人员正在观察培养皿里竹子胚芽的生长状态 近年来,宜宾采取“职能部门+创新平台+首席专家+科研团队”模式,围绕宜宾乃至成渝地区竹特色优势资源和竹产业发展难关,开展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攻关。宜宾竹研院就是其中重要的载体。
研究人员正在精准调配培养液 记者了解到,宜宾竹研院林竹资源保护培育研究所带领的竹现代培育技术创新团队,主要开展竹类良种选育及培育、优良竹种的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优良竹种种苗快繁技术研究及竹类新品种引种试验、竹类资源利用的研究等。
研究人员正在为竹子接种,更换培养基 自宜宾竹研院组建以来,3年多的时间里,竹现代培育技术创新团队一直致力于科技成果转化,赋能宜宾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该团队已研发了苦竹丰产栽培技术、楠竹低产林复壮技术、硬头黄竹低产林复壮技术、佯黄竹快速繁育及丰产栽培技术;自主开展了花秆孝顺竹组培技术研究,并建立花秆孝顺竹组培技术体系。花秆孝顺竹组培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这是显微镜下的竹子胚芽 而在科学培育竹种的加持下,宜宾竹资源生态效益更好地转化为了经济效益。以笋材两用品种佯黄竹为例,选培、选育后的佯黄竹,一亩可产竹3吨以上,是同类型种竹的2倍以上,产生的经济效益肉眼可见。 值得一提的是,由宜宾竹研院编制的《佯黄竹丰产栽培技术规程》于今年4月正式在全国推行实施。从宜宾“走出去”的佯黄竹良种在广西、江西、云南、贵州、重庆等多个省市扎根,现在全国栽培面积达11万亩。
研究人员进行培育标记 一组数据显示,2022年,宜宾竹产业综合产值353.5亿元,较2017年增长396.5%,增速和总量均居全省第一。
来源:宜宾日报 宜宾广播电视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