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绿水的宜宾城 曾朗 摄 仲夏时节,风光正好。戎州大地苍翠如画,无处不彰显着生态文明的魅力。
去年以来,宜宾深入实施长江、金沙江、岷江生态综合治理,累计建成生态廊道82公里,完成森林抚育24.2万亩;着手打造全长约192公里的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工程;完成中心城区6个森林公园和1个滨江公园的改造;2022年宜宾域内长江干流地表Ⅱ类水质较2021年增加10天;岷江入长江断面近20年来首次达Ⅱ类水质;治理后的三江口再现鸟飞鱼跃的喜人盛景…… 近年来,宜宾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让绿水青山的颜值持续提升,让良好生态环境的价值不断彰显。 致力种群生态培养
长江首城——宜宾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金沙江、岷江、长江在此汇合,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
2023全国“放鱼日”增殖放流活动现场
2023全国“放鱼日”当天,这里有112万尾鱼苗放流长江。其中,长江鲟亲本共404尾,为历年来一次性放归最多。
“亲鱼更接近成熟,更有可能很快监测到它自然繁殖的行为。”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杜浩表示,如果放流的长江鲟出现自然繁殖行为,就成功实现了长江鲟野外种群重建,真正让长江鲟回归长江,繁衍生息。
今年3月,长江鲟首次实现天然水域自然繁殖的消息在全国引发关注。这是时隔23年后,此前被宣布野外灭绝的长江鲟在天然水域首次实现自然产卵,并在同一环境下,成功孵化出首批长江鲟幼苗,预示着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实验圆满成功。
大量亲鱼放入长江 随着大量亲鱼的投放,长江鲟有望实现野外种群恢复。届时,可通过固定站和移动监测的方式,了解放流的长江鲟亲本在长江上游迁移分布的规律,掌握它们喜爱的潜在栖息地和潜在的产卵场,监测长江鲟能否在野外实现自然重建。 重建种群生态,需要不懈努力和时间的浇灌。数据显示,2007年以来,宜宾共开展各种增殖放流活动110余次,累计放流长江鲟、胭脂鱼等各种鱼类1610余万尾,有力促进了生物多样性恢复。 如今,达氏鲟、胭脂鱼等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种群数量进一步增加;圆筒吻鮈、小眼薄鳅等土著鱼类得以重现;喜旱莲子草、旱苗蓼等水生植物稳定生长,宜宾河湖“生态本色”逐步彰显。 执法监管“刚柔相济”
长江渔业资源持续向好,得益于国家实施的长江“十年禁渔”政策。 2020年7月,宜宾提前5个月全面完成630艘渔船、1186名渔民的退捕任务,并全面推广建立长江渔政协助巡护队,鼓励引导退捕渔民加入协助巡护队,从“打鱼人”变为“护渔人”。
宜宾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 庄歌尔 摄 时隔两年后,宜宾发布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宜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守护好一江清水、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三年行动方案》,从保护长江、金沙江、岷江干流水质,全流域治理,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持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保障土壤安全的角度,制定“五大目标”,从统筹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三水共治”角度,提出长江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十大行动”。截至目前,三年行动方案涉及的71个重点项目已完成23个。
“2022年宜宾域内长江干流地表Ⅱ类水质较2021年增加10天,岷江入长江断面近20年来首次达Ⅱ类水质。”市委书记方存好表示,水资源是宜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优势,宜宾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干支流协同、全流域治理。 ——今年3月1日,是我国第一部流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实施两周年。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实施以来,宜宾水利系统开展执法巡查、查处违法水事案件;宜宾生态环境部门持续开展长江流域涉水突出环境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宜宾市农业农村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渔政亮剑”“护渔百日”“百日攻坚”等专项执法行动,创新开展春季禁渔“零点行动”和“春季护渔”等专项行动;宜宾交通航运管理部门查处水运环保类违法违规行为、取缔“三无”船舶,拆除“三无”自用船……有力维护着长江生态环境。
长江生态综合治理后的长江公园 曾朗 摄
——宜宾坚持生态修复,强化综合治理。2014年开始,宜宾启动长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对“三江六岸”进行生态修复,退出占用的长江岸线8.36公里,20余户企业搬迁或关停,建成生态廊道、亲水节点休闲空间、驿站、公园等,为市民营造高品质生活场景,真正让城市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记忆。
全省首个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在宜揭牌 ——今年6月初,长江上游(宜宾段)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在翠屏区李庄古镇景区揭牌,标志着四川省首个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正式投入使用。该基地是宜宾推动形成“流域管理+行政执法+刑事打击+检察监督+司法审判”多元共治大格局的具体举措,将对长江上游(宜宾段)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起到重要意义。
——就在几天前,宜宾宣告《宜宾市南广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将于今年10月1日施行,这是宜宾首部专门针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性立法,标志着万里长江第一支流有了专属的保护法。 ······· 今年,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等16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四川省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实施方案》。该方案从4个方面制定了28项具体任务,明确提出:到2025年,四川省长江流域总体水质保持优良,70%以上国控断面水质达到Ⅱ类,干流水质稳定保持Ⅱ类,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重要河湖生态用水得到有效保障,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保护长江,既是历史责任,也是时代要求。如今,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撑起了宜宾人的绿色呼吸,也为城市经济发展增添了绿色动力。 362天长江Ⅱ类水质背后
长江奔流,泽被两岸。
长江奔流,泽被两岸 “到2025年,宜宾要全力打造‘无废宜宾’样板,全面提升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构建开放紧凑、蓝绿交织、山水城共融的空间格局,彰显长江生态第一城特色。”今年1月,《宜宾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发布,为宜宾“无废城市”建设定下总目标。
2022年,宜宾域内长江干流Ⅱ类水质达362天,较2021年增加10天,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362天的背后,排污口是一道“闸门”,守住了这道“闸门”,就守住了长江生态的第一道关口。 时间回到2019年,生态环境部首次启动长江入河排污口现场排查。整个长江流域,排查出入河排污口6万多个,在长江宜宾段,当时通过卫星遥感等手段侦测发现有744个排污口。 “只能做减法,不能做加法!”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谷万洪表示,通过这些年的系统排查、溯源和整治,目前,宜宾将长江主干流的排污口动态核减至655个。
追梦而行的生态宜宾 庄歌尔 摄 以翠屏区为例,翠屏区中心城区正在推进雨污分流整治建设项目。该项目于去年8月开工,预计今年年底全面完工,届时将补齐市政管网短板,避免城市内涝、雨季溢流,实现城区“清水入江、污水进厂”,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在叙州区南岸污水处理厂,这里作为宜宾市内第一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10万吨,服务近40万人口。据悉,南岸污水处理厂原来的排污管道只需要约100米就可以直接接入江中,但现在管道绕道超过3公里,达标污水先排入凤凰溪,经过凤凰溪的进一步生态净化后再排入长江,这也间接增加了凤凰溪的生态补水。同时,管道改道之后,该厂的污水排放标准提高到了《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这个标准高于国家标准。 这是一次典型的“舍近求远”的“改道”,但却是一笔划算的经济账、生态账。 绿色 是生命的底色 更是发展的底色 对长江的守护 将是一种永久的责任
宜宾良好的生态环境 庄歌尔 摄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场关乎民生的硬仗,必须决心坚定、行动有力,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今日的宜宾,与绿色同行、与自然共赢,一幅青山绿水、蓝天净土的和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追梦而行 生态宜宾步伐更加坚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