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宜宾   新联会   时光里锻造匠心精神 传承中酿造大国浓香
返回列表
查看: 5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光里锻造匠心精神 传承中酿造大国浓香

[复制链接]

412

主题

419

帖子

479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09-09 15:20: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从盛唐时期的重碧酒到宋代的姚子雪曲、明初的杂粮酒,再到19**正式得名,五粮液一脉相承逾千载,一代又一代的酿酒人,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在品质上不懈追求,穷尽一生,只为酿得一杯佳酿。

在时间的长河中,那些关于传承、坚守、匠心的故事,无不述说着酿酒这项古老的创造性劳动的伟大……

墙壁上张贴的规章、酒甑旁的藤椅、一口口正在发酵的古窖池、古窖池旁的手推车……地处宜宾鼓楼街的酿酒作坊里,无处不显露出一种时代的印记。在这里,“秩序、沉默、勤劳、奉献……”,已经深深印刻在每一位酿酒匠人的基因里,从他们身上可以窥见一个优秀而传统的民族,骨子里永不止息的奋斗和坚韧。

在“利川永”仅有的一台酒甑旁的墙上,挂了30多年的酿酒规范化操作要求,这是1988年颁发到五粮液各车间一线的操作规程,被沿用至今。这既是五粮液现代质量管理体系的肇始,又在后面的数十年中被不断赓续和升级。

“从前辈们那里学到的宝贵酿酒技艺,还是希望能够传承下去。”五粮液501酿酒车间的酿酒匠人屈万聪解释说,酿酒的很多环节确实只能依靠酿酒师的个人经验和手法,除了师徒之间的倾囊相授之外,还需要一代代匠人用时间、精力去热爱、去坚守。

自1995年进入五粮液501酿酒车间工作以来,屈万聪从酿酒学徒到技术骨干,一干就是20多年,期间相继成为酿酒师高级技师、品酒师技师、四川省第七届“劳动模范”、宜宾市“技术能手”、公司“酿酒工匠”、全国“劳动模范”。儿子屈士冬也是五粮液酿酒匠人,刚刚成年时就被父亲“游说”进入车间当学徒,目前在513酿酒车间工作。

“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一招一式都大意不得。酿造好酒,靠的是工匠精神和技艺传承,没有捷径。”在五粮液酒传统酿酒技艺传承者看来,中国白酒酿造技艺从来都是通过长辈传晚辈、师傅传徒弟,代代相传才得以跨越千年,传承至今。因此,即使工业化、智能化发展到今天,五粮液依旧恪守师徒传承、匠心传承。

屈万聪便是五粮液传承谱系中的一员。尽管入行之初对酿酒知之甚少,但屈万聪在工作中仔细观察师傅们上甑、摘酒的一招一式,默默模仿前辈的作业流程,通过十余年默默学习与扎实苦干,从一名技能生疏的酿酒工成长为一名精熟极致酿艺的“大国工匠”。作为五粮液“工匠苗圃(白酒酿造)”技能带头人,屈万聪毫无保留地向苗圃成员传授技术知识、指导技能操作,为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


师徒传承的故事,在勾调、制曲等不同岗位上,也不胜枚举。
“勾调是白酒酿造过程中一项重要而且必不可少的工艺。”在506勾调车间“80后”勾调师陈乔看来,精湛的勾调技艺,来源于长期钻研和经验的积累,更离不开五粮液勾调师们传承有序的师徒关系。

“我们希望把这种技术传承下去,不断发扬光大。”勾调大师曹鸿英解释,作为五粮液核心技术之一,勾调初窥门径需要3年,能够单独胜任工作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为将勾调技术代代相传,五粮液成立了“曹鸿英(白酒品评)工匠苗圃”,曹鸿英将她毕生积累的专业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所有尝评专业技术人员。


师傅的倾囊相授,徒弟的尊师重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推动着五粮液不断发展壮大,成就了“大国浓香”的卓越品质。

一切的伟大,都是时间的积淀,在日复一日的酿酒生产中,一代代五粮液人矢志不渝地坚守,逐渐沉淀出大国浓香。
千百年来,一代代五粮液酿酒匠人在“地球同纬度上最适合酿造优质纯正蒸馏白酒”的独特区域,用代代传承的古法酿酒技艺,不断锤炼美酒品质,夯实五粮液的品质基础,酿造出滴滴醉人、念念不忘的人间至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收藏:9 | 帖子:50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831-8888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