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一群的,好多啊。”3月27日,长江鲟野化繁殖实验室的监控前传来声声欢呼。这欢呼来自长江鲟野化繁殖实验的重大突破——此前被宣布野外灭绝的长江鲟,在长江江安段天然水域首次实现自然产卵,并在同一环境下,已陆续成功孵化出首批2000余尾长江鲟幼苗,跨出了恢复野外种群极为关键的一步。
“这次突破是全球首次,是时隔23年来长江鲟在天然水域自然繁殖产生的第一批苗,繁殖受精率达50%以上,预示着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实验圆满成功。”牵头主持此次长江鲟野外繁殖实验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杜浩表示,这次实验打消了大家对长江鲟不具备野外繁殖能力的顾虑,证明了只要给长江鲟创造好的水流、产卵环境,它是可以在江里实现自然繁殖的。
长江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长江独有的珍稀野生动物。科研调查显示,2000年以来,长江鲟野外繁殖停止;2022年7月21日,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发布全球濒危物种红色目录更新报告,宣布长江鲟野外灭绝。
长江宜宾段历史上就是长江鲟等珍稀水生生物重要的栖息地和繁殖江段,有着“长江鲟老家”之称。为恢复长江鲟自然繁殖,重建其自然种群,此前相关部门多次开展长江鲟幼苗、亲鱼增殖放流。
“太激动了!尤其是作为全程参与者,看到成功产卵、成功孵化出苗的那一刻,简直激动得无以言表!”江安长江巡护队队长、江安鲟梦自然保护中心主任周涛表示,为协助寻找最合适的天然场域,他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在长江流域四川段从向家坝到泸州段反复考察,最终选定了江安段的长江竹岛内河段。
3月19日,科研人员将20尾长1.2米至1.4米的长江鲟亲鱼放入空间大小45立方米的人工产卵巢内,通过精准调控水流速度、模拟产卵河床环境,引导长江鲟在天然水域自然产卵;21日,长江鲟开始产卵;26日,鱼卵陆续孵化;目前已经孵化出2000多尾。这些鱼苗通体呈白色,体长五六毫米,形似小蝌蚪。
此次长江鲟野化繁殖实验是在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等指导下,由国家、四川省和宜宾水产科研院所等机构联合进行培育取得的成果。
作为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市牢固树立上游意识,践行上游担当,主动守护好一江清水,切实推进治污、减排、生态修复三件大事,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2022年,长江宜宾段水质达到近十年来最好水平,宜宾域内长江干流Ⅱ类水质达362天,较2021年增加10天。
来源:宜宾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