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习时报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918.5万名,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能否把这支接近一亿人的庞大队伍教育管理好、作用发挥好,直接关系党的兴衰和事业成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这一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领域的新要求,将为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进一步体现提供重要助力。 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是实现党的中心任务的题中应有之义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具有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政党。为保证这种先进性和纯洁性,进而保障党顺利实现政治目标和执政使命,通过教育管理来提升党员素质、促进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至关重要。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称为“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恩格斯针对随着党发展壮大、需要改造新入党成员的问题,提出通过“加盐酸”的方法,即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来“消化”各种非无产阶级分子。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用革命理想和严明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章开篇的“两个先锋队”定位,要求党员的思想和行为必须符合先进性、纯洁性特质,在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推进党的事业中不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然而,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在百余年发展历程中,我们党始终坚定清醒,将党员队伍建设视为一个动态而非静态、利长远而非仅一时的过程。从古田会议明确“思想建党”原则,回答党如何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问题,到延安整风运动期间,广大党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展整风整党运动,通过思想教育和组织整顿提高党的战斗力,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多次在党建工作部署中将抓好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实现中心任务的重要内容和保证,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等等,历史证明,党员是党的活力源泉,党员有力量,党就有力量,党的事业发展就有力量。党的组织路线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通过以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为基本形式、以集中培训为重要手段、以激励关怀帮扶为动力、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落脚点,广大党员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履职尽责,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推动党的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 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建设取得重大实践成果 针对“党员教育管理有待加强,部分党员先锋队意识淡化,组织纪律性不强,发挥作用不明显”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落实到党员队伍的管理中去”成为新时代我们党回答“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实践答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党的建设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来部署推进,推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不断完善党员教育管理的制度规范。2019年5月,党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这是一部关于党员教育工作的基础主干法规,对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方式、程序等作出规范,体现了从严从实教育管理党员的鲜明导向。各级党组织从基本工作、基本制度、基础环节抓起,增强党员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通过制定《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中国共产党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办法》等党内法规,将从严要求落实到党员管理全过程各环节,确保党员政治合格、素质过硬。 持续强化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我们党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作为党员教育管理的首要政治任务,落实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接续开展了7次党内集中性学习教育,坚持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组织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要求党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推动教育培训向重点难点群体覆盖、向基层一线倾斜,有力促进全党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的团结统一。 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我们党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党内关怀帮扶办法》,从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给予党员及时、温暖、有效的关心和帮助;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的意见》,从顶层设计上明确功勋荣誉表彰“1+1+3”制度体系,首次评选颁授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首次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开展全国“两优一先”评选表彰等一系列功勋荣誉表彰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激励感召、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党员对标先进、见贤思齐。 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的重点任务 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历史性开创性成就的坚实基础上,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的重点在于立足高质量、提升针对性、适应新形势,全面提升党员教育管理效果,推动党员队伍的素质能力、工作作风、精神状态显著增强,以适应党的中心任务的新要求。 一是严格把好入口关和运用好出口关,不断提高党员质量。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和作用,既取决于党员数量,更取决于党员质量。要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坚持慎重发展、均衡发展,坚持入党自愿原则和个别吸收原则,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加强政治审查,重点考察入党动机和政治素质。要对缺乏革命意志、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甚至丧失党员条件的党员,按照规定程序给予相应的处置措施,切实做好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工作。 二是健全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体系。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应严格执行和运用好“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等制度,充分发挥党内政治生活的熔炉作用。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赋能增效,推进基层党建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在基层党员的直接培训上扩大覆盖面、增强针对性。 三是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流动党员队伍具有去向难掌握、组织生活难参加、管理责任难落实等问题,一直是党员管理的难点。应强化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共管责任和流动党员本人责任,做细做实组织关系转接工作,从经常性工作做起,从基本制度严起,使每名党员都纳入党组织有效管理,确保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的管理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四是分类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不同类型的党员具有各自的特点,在对各群体党员的作用发挥要求上不能搞“一刀切”。应针对不同群体党员实际,积极搭建日常发挥作用的有效平台,健全完善党员先锋岗、责任区、承诺践诺等机制,引导党员以模范行动为党旗增光添彩。探索建立党员应急动员发挥作用机制,动员广大党员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丰富党员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内容和载体,建立党员志愿者服务站点,推动党员在志愿活动中把先锋形象树起来。 五是健全党员在网络空间发挥作用的机制。随着互联网日益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的新场域,党员作用的发挥也需要由网下延伸到网上。应加强党员网络言行管理,引导广大党员主动维护网络的清朗和正气,面对错误思潮、错误言行敢于和善于主动发声、正本清源,推动正能量形成大流量并始终充盈网络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