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上午,登上宜宾高新区高新之窗观景台瞭望,工厂鳞次栉比,车辆川流不停。这里是宜宾唯一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2023年3月31日,宜宾高新区正式独立运行。一年多来,宜宾高新区发展成什么样了?近日,我们走近园区、访问企业,一探究竟。
和光同程工厂航拍。罗顺 摄
看创新。4月11日,在宜宾高新区和光同程光伏科技(宜宾)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工厂内,几百个AGV智能机器人按照既定轨迹自动运行,数名技术人员穿梭在生产车间中有条不紊地进行数据监测、参数调试,保障各个生产环节正常运行。
和光同程项目于2023年3月落户宜宾,总投资150亿元,建设32GW高效晶硅电池,一期16GW晶硅电池项目5月4日开工建设,9月28日正式投产,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高效、准确的产业线离不开大数据分析。当前,和光同程工厂充分结合5G技术特点,通过智能制造数据可视化平台进行碳排分析、节能情况、用电情况分析和场外实时监控,加快了对实时数据的归集与分析,便于及时发现风险、提高生产效率。
“和光同程联合中国电信和中兴通讯打造了四川省首个5G全独立专网项目,目前,5G应用水平在全国5G工业应用中位居前列,能够组成ATV内置5G模组,实现与要务平台全流程的业务贯通。”和光同程光伏科技(宜宾)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相关负责人介绍,5G全独立专网项目具有平均时延低、峰值速率高、切换成功率高、网络点位少、专网可用性高等特点。
看速度。在宜宾英发德耀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台台机器持续运转,高效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正源源不断从这里下线。“平均每0.88秒就有一张太阳能电池片下线,日产达450万片。”宜宾英发德耀科技有限公司工厂相关负责人说。
宜宾英发德耀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作业。罗顺 摄
作为落户宜宾的首个投资超百亿、产值超百亿的“双百亿”光伏太阳能企业,英发德耀一期项目年产12GW太阳能电池片已于2022年11月建成投产,从开工到出片仅用4个月28天,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
近期,英发德耀通过工艺优化、材料进步、技术迭代升级,电池转换效率一路攀升,从最初的23.7%提高至现在的26.61%,这意味着产品将进一步节约生产成本、降低能源消耗。
英发德耀工厂航拍。罗顺 摄
看技术。走进四川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工厂,放眼望去,偌大的生产车间内,一台台机器设备有序运行,整排的自动化生产线让人眼前一亮。
四川高景生产车间。罗顺 摄
四川高景项目50GW单晶硅棒及30GW单晶硅片项目占地约1300亩,总投资220亿元,计划分两期建设。在产业链上,四川高景已完成单晶硅棒、单晶硅片和光伏组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战略布局,专注于生产“大尺寸”、“薄片化”和“N型”的高效硅片。
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能够降低人工成本。在提高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四川高景加大新技术的跟踪和研发投入,工厂采用数字化控制系统,将原先由人工检测的项目交由系统自动判断,支撑拉晶、切片向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发展。
四川高景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作业。 罗顺 摄
在宜宾高新区,核心技术体现在多个生产环节。“切片环节,定制化的设备植入了高景的切片提料喷淋、清洗超声振子排布等自有技术。四川高景通过自主开发晶圆切割液赋能生产,叠加钨丝细线化应用迭代升级,助力光伏产业链降本增效,同硅片厚度下出片数可提升20%。”四川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宜宾高新区光伏园区聚焦“一蓝一绿”新赛道,着力构建以光伏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先后引进英发德耀、四川高景、四川东磁、和光同程等19个重点产业项目,2023年实现光伏产业总产值254亿元,2024年力争达到600亿元。
和光同程光伏科技(宜宾)有限公司一期16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罗顺 摄
当前,光伏产业面临市场波动和进出口压力,如何持续做大产业规模?宜宾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从科研、资金支持两方面着手。
具体而言,近期宜宾高新区将通过与中山大学合作,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探索解决光伏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不足的问题。此外,宜宾高新区将通过校地合作,加强宜宾光伏产业人才培养,出台科技创新政策推动先进技术应用,提高光伏产业智能化水平。
资金支持方面,宜宾高新区正在通过揭榜挂帅的形式,拿出真金白银吸引更多优秀光伏企业入驻宜宾,推动高端资源聚集。
宜宾高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高新区将锚定新能源、光伏核心产业,依靠科技创新,全力以赴冲刺600亿元产值新目标。此外,宜宾高新区还将规划建设以创智人才谷、一曼未来科技城、菜坝新城为核心的现代化宜居新城,打造和美鲜明的“高新”样板。
来源:川观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