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静爷
准确说,是我不懂! 李庄,近几年里,去过10次以上,老路、新路,自驾、公交、骑车… 最近一次是昨天,突然觉得,即使如我,一个土生土长又在宜宾工作的宜宾人,对李庄都不懂!
林徽因、梁思成在李庄生活六年 去李庄的次数多了,对它的感受有了变化。 第一次完全是朝圣的心情,哇,林徽因、梁思成、同济、古街、抗战…不得了,震惊,膜拜。 第二次,哪家白肉好吃啊,炸土豆也不错,花生也好多种口味,再买点白糕吧。 第三次,竟然还有草莓口味的花生,好好吃。 ... 第N次,直接江边上找个茶摊,坐到,晒太阳。不是游客,也不是李庄的居民。
李庄就在长江边边上 到最后,李庄最吸引我的,反而是它的休闲味。 在这里,不觉得累,不觉得烦躁,清静得可以。不像城里,各种鸣笛,各种红绿灯,各种急刹车的声音……闹。 你要问李庄的文化?愧疚,我晓得真不多,也仅限于林徽因、梁思成、同济、古街、抗战。
李庄成为十月文学奖永久颁奖地李庄肯定不只这些。 李庄在很多人心里,是很神圣的地方,是中国文坛那些响当当的大腕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每年国内外的许多人,不远千里万里,来到李庄“朝圣”。
而上海同济大学的历任校长,上任之初都会来李庄。这片土地对同济有救命之恩,李庄人民于危难中接纳了他们。 李庄文化的根,现在还在延续。李庄成为十月文学奖的永久颁奖地,李庄还是作家们的生活创作基地。 一大批现在国内知名的文人、作家们,又来到了李庄,延续起李庄文化的根。
(摄影:高原木) 李庄,不只白肉、白糕,也不是匆匆一瞥能读懂的。
(摄影:高原木)
这是个旅游景点,每天有很多人来到这里,熙熙攘攘,然后离去。
(摄影:高原木) 游客,大多好奇而来,所到之处,必是一阵喧嚣。
(摄影:高原木) 也有人慢慢来,缓缓看,安安静静感受。
(摄影:高原木) 可能也有如我,来得次数多了,就既不激动,也不欣喜了。
(摄影:高原木) 但尽管来的多,对李庄也真是不了解,从来没有好好地看看它。
(摄影:高原木) 每次都是浮光掠影地飘过,根本不知晓它的那些故事,不知道那段历史于这个国家的意义。
(摄影:最爱标头) 这么多年来,无数无数的游客、摄影家来到李庄,留下无数照片,按理说是把李庄的咔咔角角都照完了。
(摄影:最爱标头) 可当你看到李庄的照片,总还有你不知道的地方,没看过的角度。这些东西就躺在李庄,是我自己没有看到罢了。
(摄影:最爱标头) 李庄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也有市井的一面,是有人居住的古镇。
(摄影:枉入红尘) 古,从这里的一砖一瓦透露出来,古为渔村,汉代曾设驿站,明清为水运商贸之地。
(摄影:枉入红尘) 现在我们常逛的地方,是李庄保存完好的明清结构的老街,布局严谨。
(摄影:枉入红尘) 院落幽深小巷,木雕石刻做工精细,这样的场景,在现代化滚滚红潮中,越发少见了,至少新修的不会像这样。
(摄影:枉入红尘)
其实这些才是中国的魂啊,是我们文化的根,是我们区别于其它民族的标志。
(摄影:独眼视界) 李庄,是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匆匆一过是记不全的。
(摄影:独眼视界) 李庄,是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的,匆匆一过是记不全的。 哪怕是宜宾人,守着这个宝贝,不花点功夫,也是读不懂它的。
(摄影:霖视角) 原来李庄的屋顶,那么美,第一次见~
(摄影:霖视角)
李庄,有宜宾人都不懂的美~ “中国李庄”杯第13届十月文学奖颁奖仪
2016年11月9日午,“中国李庄”杯第13届十月文学奖颁奖在李庄古镇举行,全国100余名作家、诗人、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活动。 获奖名单: 长篇小说:叶辛《古今海龙囤》、董立勃《那年在西域的一场血战》 中篇小说:晓航的《霾永远在我们心中》、张楚的《风中事》、何大草的《岁杪》 短篇小说:邱华栋的《蒸锅》、蔡东的《朋霍费尔从五楼纵身一跃》、祁媛的《脉》 散文:李敬泽的《精致的肺》、韩少功的《守住秘密的舞蹈》、阿舍的《我不知道我是谁》 诗歌:吉狄马加《不朽者》(长诗)、李元胜的《命有繁花》(组诗) 特别奖:阿来的《士与绅的最后遭逢》(散文)、周云和的《水哥》(中篇小说)
我们是不是应该看看书了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