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两两的骑手正在驿站稍事休息(宜宾融媒 黄铄然 摄)
“叮!”随着换电服务站柜门提示音的响起,饿了么骑手刘功平熟练地给电瓶换上新电池,而在他身后便是位于叙州区赵场街道龙源社区的“侠客驿站·远达总站”,三三两两的骑手正在此处稍事休息,“以前夏天跑单像‘铁板烧’,现在这里已经成为我们的‘避风港’。”刘功平在休息区拿了一瓶冰镇冷饮又随手将休息区为骑手准备的藿香正气液放进配送箱,便开始了新一轮的送餐。
这座集休闲阅读、志愿帮扶、法律咨询、免费理发、心理疏导等功能于一体的驿站,正是宜宾建设“骑手友好型社区”的缩影。据悉,今年以来宜宾市叙州区赵场街道龙源社区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强阵地、优服务、解诉求,积极探索建设骑手友好型社区,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城市治理的末梢神经。
“1+2+N”阵地体系 打造骑手的“城市港湾”
骑手在手机充电站充电(宜宾融媒 黄铄然 摄)
据了解,龙源社区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延伸打造龙源府邸暖心家园、远达党群服务中心2个服务阵地,统筹公共区域设立“侠客驿站·远达总站”,打造“1+2+N”党群服务阵地体系。走进驿站,内部设施一应俱全,可以看到自助淋浴室、公益理发区、手机充电站、急救小药箱等。“以往手机没电了,得自己扫码租借充电宝,天气炎热时,也只能在街边阴凉处勉强歇脚。可如今不一样了,驿站里热水、空调、冰箱、微波炉样样具备,我们能免费在此休息、给设备充电,这里就像我们的第二个家。”刘功平不禁感叹。
“骑手友好型社区”的打造,解决的不单单是骑手的休息难题,更在极大程度上缩短了骑手的配送时长。刘功平坦言,以往在送餐时,诸多大型小区和商场都不允许骑手进入地下车库,“过去我们只能把车停在路边上,进出极为不便。如今能够停在集中停车区或通过地下车库通行,每送一单起码能节省5分钟以上,大大缩减了我们配送的时间。”
在“侠客驿站·远达总站”不远处,坐落着幸福食光・社区食堂。该食堂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创新性地探索“社区入股联营”模式,引入第三方公司,借助其专业团队开展市场化经营管理。食堂针对社区内60岁以上老人、孤儿、重度残疾儿童、环卫工人以及新就业群体等,特别推出“老友食光”“爱心常在”“童食童趣”等关爱服务,并常态化举办“老有颐养”“食有营养”“乐有食光”等特色活动,全方位满足居民舌尖上的需求。据食堂负责人介绍,食堂在每月特定日期,还会为骑手等新就业群体提供“1元爱心餐”,让他们能以实惠的价格享受暖心美食。
从“服务对象”到“治理伙伴” 新就业群体的角色蜕变
骑手临时停车区域(宜宾融媒 黄铄然 摄)
宜宾市叙州区赵场街道龙源社区常住人口达2.5万余人,随着社区活力的不断提升,外卖、快递等新就业群体的数量也日益增长。自2022年8月起,社区党委积极探索,将新就业群体纳入基层治理体系,通过吸纳他们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精心组建了“汇领、汇爱、汇智、汇新”四支特色鲜明的治理队伍,实现社区治理互助共融,借助“随手拍”“随手帮”等形式,着力解决社区基层治理难题。
据赵场街道龙源社区党委副书记毛春燕介绍,随着“随手拍”机制稳步推行,新就业群体逐渐变身成为社区治理的“移动探头”,“由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组成的‘汇新’服务队,在配送途中一旦发现井盖破损、消防通道堵塞等问题,便会即时上报。而小区物业、业委会及热心居民组成的‘汇智’治管队,则会对其反馈的‘微治理’问题迅速响应、及时处理,构建起‘发现—处置—反馈’的完整闭环。截至目前,社区已通过这一治理模式,解决了包括优化骑手临时停车区域在内的4个民生问题。”毛春燕表示。
“除了上述两支队伍在社区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外,我们还有由‘区域化党委’成员单位党员、社区党员干部以及辖区骑手共同组成的‘汇领’先锋队,开展基层协商议事活动,有效打开了骑手参与社区治理的发声渠道,让骑手们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及时传递并得到重视。另外,由社区网格员、热心居民组成的‘汇爱’志愿队,会开展诸如为骑手送清凉、冬季送温暖等暖心活动,增进了社区与新就业群体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了温馨和谐的社区氛围。”毛春燕说。
打造六大品牌 多元共治下的温情社区
社区食堂“1元爱心餐”(宜宾融媒 黄铄然 摄)
在“侠客驿站·远达总站”内张贴着一张周一至周五的课程表,涵盖舞蹈、音乐、美术、主持、朗诵等丰富课程,社区居民、新就业群体及其子女均可报名参加。社区通过打造“乐学・龙源”品牌行动,聚焦教育资源共享,充分挖掘辖区教育资源,不断充实“宜邻课堂”,相继开设 “爱心暑托・公益课堂”“汇爱到家・技能培训”等公益课程,满足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提升他们的知识与技能水平。
这是社区精心打造了六大品牌行动之一,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关爱骑手群体,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有力推动社区与新就业群体的深度融合及共同发展。还有诸如“邻和・龙源”品牌行动,该行动旨在积极营造和谐邻里氛围。借助举办长江社区文化节的契机,搭建起邻里相识相熟的互动平台。在 “社 BA”、羽毛球、乒乓球等各类竞技活动中,特别邀请骑手组队参与,有效增进了骑手与居民间的互动交流,助力新就业群体更好地融入社区生活。
“我们希望通过六大品牌的打造,进一步整合社区各方资源,凝聚多元主体力量,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让每一位居民、每一个新就业群体成员,都能在这里感受到家的温暖。”毛春燕表示。
据宜宾市委社会工作部基层治理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宜宾市委社会工作部将以建设“骑手友好型社区”作为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吸纳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载体,积极推进“骑手友好型社区”试点工作,聚焦解决网约配送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进门难、停车难、充电难等急难愁盼问题,通过打造一批暖新驿站、绘制发布友好地图、开展志愿关爱服务系列活动等若干措施,营造信息友好、设施友好、服务友好、融入友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有效团结凝聚服务新就业群体,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来源:宜宾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