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日报记者 邓烨 在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相关决策部署,抓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长宁县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确保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取得实效?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长宁县委书记刘刚。 记者:请问长宁县在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取得了哪些成效? 刘刚:长宁县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聚焦“六个导向”,紧扣“四大任务”,调优减量,激发“物理变化”,提质增效,催生“化学反应”。 一是优化了资源配置。撤销县级部门派驻乡镇事业单位59个,下沉事业编制276个,调整行政编制20个到竹海镇,划转人员240名,乡镇平均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分别增加8.1个、21.3个,驻村干部平均每村增加3.6名。乡镇行政权力事项由117项增加到164项。改善职工周转房6005平方米、职工食堂3个,解决了396名乡镇职工食宿问题。393宗闲置资产盘活利用372宗,镇村公有资产盘活率达94.6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二是提高了发展质量。高标准建成永江村、葡萄井村、洪谟村3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区,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镇1个、全省乡村振兴先进镇1个、示范村7个。成功承办第四届四川村长论坛暨村社发展大会,双河镇、竹海镇列为“省级百强中心镇”入库候选镇。建成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3个,全县集体经济收益超过100万元以上的村16个。“长宁苦笋”“长裙竹荪”等“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达63个。做实叫响擦亮全省首批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3A级旅游景区增加到10个。2020年,竹产业总产值实现64.62亿元,位居全省第二,长宁县现代竹产业园区获评四川省现代竹产业园区。成功创建为全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县。 三是增强了服务能力。健全县、镇、村、网格“四级”便民服务体系,探索推行“代办小骑手”制度,新建镇级便民服务中心6个,完善村级代办点140个。93个城市(农村)“补短板”十大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完成改厨改厕提升4000户,新改建竹区公路260公里,建制调整村通畅路24公里。开通公交线路12条,投放公交车139辆、便民小客车60辆,所有镇和4A级以上旅游景区通公交车,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新建乡镇幼儿园8所,整合优化高中阶段学校4所,新增学位2660个。18个卫生院调整为13个,分期建设双河镇、竹海镇、花滩镇县域医疗次中心。 四是提升了治理效能。全省依法治县示范试点、综合行政“智慧执法”试点等9项工作在全省、全市先行先试,“红邻家园”等12项“长宁经验”在省市推广;71名中央、省、市选调生先后到一线充实基层治理力量,全省首批选调生实践锻炼示范基地工作获中组部肯定。长宁镇马村、梅白镇洪谟村上榜全省首批乡村治理示范村,长宁派出所获评首批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双河镇党委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是全省获此殊荣的3个乡镇党委之一。 记者:将重点在哪些方面释放改革红利和发展活力? 刘刚:长宁县紧扣“四大任务”,坚持以“1+28+1”工作方案为抓手,从三个方面释放改革红利和发展活力。 一是进一步提升发展速度。围绕经开区“一区四园”产业布局,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招引15户以上“独角兽”企业、行业排头兵和上市公司落户长宁,建成5个100亿级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中心镇、中心村集聚带动作用,科学布局特色优势产业,科学配置公共资源,推动竹、粮和生猪、特色水产“2+2”现代农业集中连片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抓好长宁现代竹产业园区、梅古粮油、开佛肉牛等“1+3+N”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工作,打造全省首个无抗养殖示范县。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63900元、31200元;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竹产业总产值、县城建成区面积五个指标在“十三五”基础上翻一番。 二是进一步增强服务温度。健全“1+17+N”公共服务体系,实现群众办事有人办就近办马上办;依托“3+4+17+N”学校空间布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按照“2+3+9+N”优化医疗卫生空间布局,全力提升医疗健康服务水平。强力推进平安、绿色、畅通、创新、健康“五个长宁”建设和城市五大组团建设,力争明年达到撤县设市标准,努力建设宜居公园城市。全力抓好幸福宜宾“十大工程”项目建设,巩固提升城乡公交一体化水平,全力争创“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省乡村振兴交通先行样板县、全省城乡一体化供水示范县、全省乡村振兴战略成效显著县。 三是进一步拓宽治理维度。紧扣“党建引领”,推行“一统四联”模式,加快法治、德治、自治、智治“四治融合”,深化“村居合一”治理改革,着力补短板、建机制、强示范;把提升镇村干部能力素质摆在突出位置,深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培育一批“春风村式”基层党组织、一批“枫桥式”派出所、一批“吴诗华式”的调解员,打造一支懂治理、善治理、能治理的基层干部队伍,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记者:下一步,将如何确保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做深做细? 刘刚:下一步,长宁县将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切实把改革成果转化为发展红利,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抓落实。充实县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专项领导小组成员,压紧压实工作责任,落实专项工作经费,加强村党组织书记目标绩效考核,每年评选“十佳标兵书记”,确保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有序推进。 二是强化目标引领抓落实。围绕“1+28+1”工作方案,准确把握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重点任务、重点领域,系统谋划、高位推进、多向发力,与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基层治理等贯通融合。对36项重点任务进行“项目化”管理、“清单化”推进,确保任务按时高质量完成,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三是强化点面结合抓落实。按照“一核3片32点”的划片思路,全力抓好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集中力量建设以县城为核心的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以竹海镇为中心的生态旅游区、以双河镇为中心的绿色食品区、以花滩镇为中心的工矿物流区,抓好32个村级片区中心村建设,持续抓好双河镇公共服务和特色旅游、长宁镇开佛片区特色产业发展集成示范点建设,确保双河镇创建为省级百强中心镇,突出亮点打造,培育发展典型,激活发展动力,形成长宁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