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我国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那个年代物质极其匮乏,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我出生在这个时期的农村,虽然那时我还年幼,但那段贫穷而充满温情的岁月,至今仍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记忆中。
那时,我家住在一个简陋的土坯房里,屋顶是茅草铺成的,每当风雨来临,屋内就会四处漏水。家里的人口多,收入却微薄,父亲是生产队的劳动力,母亲同样把自己当作男人来使用,好换取稍多一点的收入。奶奶则在家里操持家务,照顾我们兄弟姐妹几个。
记忆中最深刻的,是每年麦收季节。那时候,麦田是我们整个生产队人的希望所在。麦子熟了,全队人都要上阵,哪怕是小孩子也要帮忙。我和哥哥姐姐们跟在大人后面,拿着小镰刀,一镰一镰地割麦子。虽然我们的动作笨拙,效率低下,但能为家里出一份力,我们都感到无比自豪。
麦收时节,天不亮我们就起床,踏着露水走向麦田。早晨的麦田,微风拂过,金黄的麦浪此起彼伏,那是我们童年最美的风景。我们一边割麦,一边听着大人们的谈话,虽然辛苦,但心里却充满了希望。
那时候,粮食是最宝贵的东西。为了防止麦子被偷,晚上父亲会带着我们在麦田里搭个简易的棚子,守夜看麦,这样能多挣几个工分。我们躺在棚子里,看着满天繁星,听着虫鸣,感受着那份独特的宁静。
麦收结束后,分到
家里的粮食终于有了着落。母亲会小心翼翼地计算着每一粒粮食,确保全家人能够度过接下来的一年。即使是麦麸,也会被母亲用来做成饼子,成为我们的食物。那种麦麸饼子,口感粗糙,但对我们来说,已经是难得的美味。
在那个贫穷的年代,我们的玩具都是自己制作的。弹弓、泥巴、纸飞机,这些简单的玩具陪伴我们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我们没有华丽的衣服,夏天一套单衣,冬天一套棉衣,破了就补,直到实在穿不下了才舍得换。
尽管生活艰辛,但那个年代的人们却有着难以想象的坚韧和乐观。邻里之间相互帮助,一家有难,全村支援。我记得有一次,我家屋顶被大风掀翻,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来帮忙,短短一天时间,屋顶就重新搭建好了。
如今,那个贫穷的年代已经远去,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每当我想起麦田里的童年时光,心中总是涌起一股暖流。那段岁月,虽然贫穷,却教会了我勤劳、善良和珍惜。它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来自: iPhone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