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城有美,在水一方 文/郑宽学 长江万里。宜宾,你才是上游。 ——题记 宜宾全景 王宇 摄 宜宾,万里长江第一城,三江汇合,滔滔东流。 域内河流何其多? 金沙江、岷江、长江干流穿境而过。其支流有关河、中都河、西宁河、越溪河、箭板河、文星河、南广河、建武河、镇舟河、巡司河、宋江河、长宁河、红桥河、绵溪河、古宋河、黄沙河等。大小河流像树干一样,枝枝丫丫,纵横交错,多达600余条。 “水自江心卷地来”“疏影横斜水清浅”,金沙江与岷江交汇的地方,宜宾人叫合江门。 合江门广场上矗立着一个硕大的银灰色圆球,这个圆球的地理学表述,这里是长江“〇”距离的起点。因此,宜宾有了“万里长江第一城”的美称。合江门外的长江水,呈现出“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壮丽画面,宜宾人喜兴,戏称“鸳鸯锅”。
宜宾三江交汇处风光 陈忆 摄
因为有水,《齐民要术》讲:“犍为僰道、南广(今宜宾),荔枝熟时百鸟肥,率生稻田间。” 因为有水,(越溪河流域)“无不耕之土,牛羊成群,鸡犬相接,五里十里,日中为市”。 因为有水,宜宾出现了“六渡八帮”,关河、南广河“运铜坦行,商货骈集”,“搬不空的昭通府,填不满的叙州城(今宜宾)”。 因为有水,宜宾成了川菜“大河帮”的发源地之一,煎、炒、蒸、烧。特别是那一碗“宜宾燃面”,油重无水,点火即燃,吃在嘴里,演绎一场味觉的盛宴。 因为有水,桥梁连通三江六岸,“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戎城(今宜宾)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因为有水,可以通江达海,轮船从宜宾港启航,过三峡、出长江,远航四大洋。 因为有水,宜宾迈上了新时代的快车道,高速发展,蒸蒸日上。人民幸福,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 宜宾东楼 蒋前川 摄 在宜宾,大江上的往来舟楫,载过唐宋文人韦皋、岑参、杜甫、苏洵、苏轼、苏辙、黄庭坚、范成大、陆游,载过革命先烈郑佑之、赵一曼、刘华、卢德铭、李硕勋、余泽鸿、孙炳文,也载过新文化运动先驱阳翰笙、当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唐君毅。特别是抗战期间,溯长江而上,李庄、江安迎来了同济大学等一批文化、教育、科研机构,使李庄成为中国“抗战文化四中心”之一,使江安成为“中国戏剧的摇篮”。 “大江向东纳百川,日月入怀聚英才。”一方水土一方人,吸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江水文化元素成为了宜宾的城市特质,也塑造了宜宾人“诚信、包容、创新、图强”的品格与精神。
来源:宜宾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