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素有“天府粮仓”之称。在这秋粮归仓之际,四川公布了一串令人欣喜的数字——第一产业增加值长年保持全国第二,粮食产量连续3年保持在700亿斤以上,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7个、数量全国第二,农业稳中向好,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深秋的三江大地,一派丰收的景象。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动南方省份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什么是再生稻?宜宾种植现状如何?发展前景怎样?一起去一探宜宾农业新图景。稳粮增产 宜宾万亩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再生稻生长成熟 资料图
卷尺在稻穗旁反复测量,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农科院专家们三两成组,俯身在稻田间观察着稻穗的品质。历经两个月时间,宜宾万亩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再生稻生长成熟,前不久迎来了测产检验。
装粮、筛谷、去杂、称量、取样、水分测定……专家组与村民们分工协作,一片秋收农忙的景象。
再生稻是头季水稻收割后,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再收一季的种植模式,可有效节约人工成本、降低投入、增加产出。
“宜宾市万亩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的再生稻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壮秧培育、肥水耦合等优化调控,确保了再生稻长势良好,结实率高。”宜宾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所长江青山说,2023年8月上旬,通过省级专家测产验收,示范区中稻亩产量达到749.62公斤,此次组织相关专家对再生稻进行测产验收,再生稻亩产量达到457.8公斤,两季稻亩产量突破了1200公斤。
专家对江安县夕佳山镇文武村水稻万亩高产示范区进行测产验收 江安融媒供图
与此同时,在相隔不到50公里外的江安县夕佳山镇文武村水稻万亩高产示范区,江安县农业农村局邀请再生稻领域专家对基地进行测产验收。结果显示,测产稻田再生稻平均亩产为385.63公斤,最高产量达到410公斤,其产量水平比去年增产10%以上。
“这个产量在全市居前列水平。”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宜宾综合试点站站长赵德明研究员说。
通过各类高产栽培技术管理,江安县实现中稻再生稻双高产 江安融媒供图
据悉,文武村水稻万亩高产示范区主要推广种植川康优6308、宜香优4245、隆两优534、晶两优华占等“稻香杯”获奖水稻品种,通过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增施粒芽肥、强化肥水耦合调控等高产栽培技术管理,实现中稻再生稻双高产。
“预计江安县再生稻的平均亩产在150公斤左右。”江安县农业农村局粮油经作股股长董玉兰介绍。
长宁县竹海镇水稻示范区 长宁融媒供图
一稻收两季,一亩产吨粮。在长宁县竹海镇水稻示范区,通过“五良”融合高产体系建设,实现万亩示范区水稻亩产610公斤以上,较2022年该县水稻平均亩产545公斤,每亩提升65公斤,增长率达11.93%,带动长宁县“中稻+再生稻”产量迈上新台阶。
发展再生稻,不仅能节约土地资源,助农增收,同时,也是宜宾深入实施粮食安全战略,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在实处的有力举措,助力宜宾粮油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
效益显著 珙县再生稻喜获丰收 珙县融媒供图
10月下旬,宜宾的秋收已近尾声。连日来,珙县再生稻进入收获期。在珙县洛表镇龙泉村,一串串饱满的稻穗压弯了稻秆,一阵阵稻香扑面而来,田野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洛表镇作为珙县再生稻重点区域,于今年3月开始播种,头季于8月左右陆续成熟,在种植过程中,采用优选品种、优化养分管理、后期防衰、绿色防控等技术,保障再生稻丰产增收。
“珙县洛表镇2023年再生稻实收面积是1100亩,目前已经收了900多亩,预计在10月底就能够全部收割完毕。”洛表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罗洁说。
珙县再生稻面积正逐步扩大 珙县融媒供图
今年珙县蓄留再生稻约2.2万亩,其中有收面积约1.8万亩,再生稻的发展面积在珙县正逐步扩大。下一步,珙县力争到2025年将蓄留再生稻面积扩大到2.6万亩,并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和政策保障,全力守护粮食安全底线。
时下,正值再生稻收割的黄金时期,走进叙州区北域片天府粮仓蕨溪镇水稻示范基地,种粮大户们正忙着灌装、运输。
。
叙州区的农户们正忙着收割 叙州融媒供图
59岁的黄泽祥是蕨溪镇横山村的种粮“高手”,种植水稻已有30余年。今年,他家的再生稻再次迎来了丰收。“今年我种了10亩田,全部蓄留了再生稻。第一季收了5吨水稻,第二季再生稻已经收了2吨多,还有1吨多没收完。总的来说,再生稻比去年增产了1吨左右。”
叙州区北域片天府粮仓蕨溪镇水稻示范基地 叙州融媒供图
今年,叙州区蓄留再生稻25.3万亩,有收面积达20.8万亩。根据测产推算,该区再生稻平均亩产预计将达到119公斤,较2022年增加13公斤;再生稻总产量预计将达到2492万公斤,较2022年增长266万公斤。
据了解,再生稻种植模式不仅能减少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还能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再生稻种植模式的推广能带动农业相关产业发展,如农机具、种子、肥料等农业生产资料需求增加,有助于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再生稻全产业链的形成,能促进农产品加工、销售等下游产业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协同推广 再生稻对种植技术的要求较高,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也会对种植模式的稳定性和可行性产生影响。科技创新和市场引导则是推动再生稻种植模式稳定发展的关键。
共乐镇再生稻收割场面
今年以来,兴文县共乐镇全力推进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范实施“一水两用、一田两用”,采取稻虾绿色循环种养模式,正常种植水稻一季,收获再生稻一季,合理利用冬水田、春耕备耕期、水稻丰林期投放虾苗,为当地粮食生产提质扩面提供了道路,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种植大户余驰今年蓄留了800多亩再生稻,通过精心管护,迎来了丰收。余驰表示,接下来将进行稻田管理消毒,储水要达到40厘米左右,净化水池一星期,准备投放5000尾虾苗。
据悉,今年共乐镇水稻播种面积1.6万亩,平均亩产1200斤,产粮1920万斤,再生稻蓄留面积1.2万亩,有收面积9500亩,平均亩产300斤左右,预计产粮285万斤。
宜宾市兴文县共乐镇农服中心主任陈旭表示,共乐镇积极探索“粮经复合”新路径,形成了一季水稻、多季小龙虾的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了虾粪肥田,稻虾共生,有效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在最自然的状态下,实现利益最大化。“今年再生稻收割后,在10月30日前后,关水投放虾苗,到明年2月15日前后,就可以收获第一季小龙虾。”
近年来,宜宾再生稻产业从过去的单一、分散种植到目前集中连片、高产种植,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和持续发展,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栽培、生产技术规范,其产量不断提高。
捷报频传的背后,彰显了宜宾再生稻“技术不断突破、面积稳中有升、区域不断扩展、单产不断提升”的强劲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宜宾以“天府粮仓”宜宾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有效克服持续干旱影响,实现再生稻蓄留面积120.5万亩、同比增加0.4万亩,预计有收面积101.9万亩,亩均产量136.6公斤、同比增加7.7公斤,总产量13.44万吨、同比增加1.39万吨。
相信未来
宜宾再生稻还将交出
更多“突破性答卷”
来源:宜宾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