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5年的时间,宜宾从一个西部老工业基地的地级市,创造出一个个“宜宾速度”和“宜宾奇迹”,成功实现突围与转型,挺进中国城市GDP百强,与成都和重庆连接成为中国西部制造业的“铁三角”。这背后有什么秘密?
“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148.08亿元,比上年增长8.9%。”近日,四川宜宾市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经济运行情况备受关注。GDP突破3000亿元,宜宾如期建成四川省经济副中心。
短短5年的时间,宜宾从一个西部老工业基地的地级市,创造出一个个“宜宾速度”和“宜宾奇迹”,成功实现突围与转型,挺进中国城市GDP百强,与成都和重庆连接成为中国西部制造业的“铁三角”。这背后有什么秘密?
地处长江上游的宜宾,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支撑。
在五年前,宜宾传统支柱产业“一白一黑”(白酒和煤炭)产业在全市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占到近一半。受大环境的影响,白酒等产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宜宾的传统产业面临结构化转型。
困则思变,宜宾市下决心摆脱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给宜宾指明了方向,宜宾决定把青山绿水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和最突出的竞争优势。
▲江城共兴,宜宾三江口长江公园傍晚游人如织 曾朗 摄
产业转型催生“双轮驱动”,宜宾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布局和发展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体系,相继引进智能终端、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锂电等高端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的突破与兴盛让宜宾下了一盘先手棋。宜宾在四川省的地位也越来越重。2020年初,四川省委、省政府将首个省级新区布局在宜宾,并明确赋予宜宾创建全省经济副中心、建设国家创新型现代产业发展示范区、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市、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城市、四川南向开放枢纽门户、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等,为宜宾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近几年来,宜宾的传统产业抓住机遇,成功转型升级。
以白酒产业为核心的五粮液集团公司已发展成为涉及智能制造、食品包装、现代物流、金融投资、健康产业等多领域的特大型国有企业集团。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400亿元,五粮液股份成为深市第一只市值破万亿元个股。
作为我国最早的氯碱化工企业之一的天原集团,依托技术革新,从生产“氯”“碱”为主,拓展向新材料、新能源领域进军。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350亿元,成为行业代表性企业。 丝丽雅集团实现从单一的纤维素纤维产业转型到以“生物基纤维”产业为根基,以“产业链及循环经济”延伸为战略性一元,以地产和贸易为辅助性一元的“一基二元”产业集群。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345亿元。
2021年宜宾的传统产业食品饮料、能源化工、纺织产业营业收入分别超过1800亿元、780亿元、440亿元。宜宾被国务院表彰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城市。 招大引强形成新兴产业集群
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的同时,宜宾的新兴产业“无中生有”、快速成势。
在2016至2018年短短几年时间,宜宾市就引进朵唯、凯翼、奇瑞、智威、中兴、极米、苏格、中车等新兴产业项目100多个,初步形成了智能终端、轨道交通、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这是如何做到的?
地处川滇黔结合部的宜宾,是国家明确建设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具备水陆空的交通枢纽优势,是川渝通往东南亚国家的必经之路。近年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在宜宾叠加,赋予了宜宾“招大引强”的优势。
抢抓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的机遇,宜宾在2016年7月与深圳手机行业协会签订战略协议,对手机产业相关的上下游企业抱团引进。
85天,智能终端产业园3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主体工程完工;190天,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一期)从开工建设到开学入驻……超过“深圳速度”的“宜宾效率”更是让入驻企业惊叹不已。
同样在2016年,宜宾与奇瑞汽车成功合作。随着凯翼汽车在宜宾整车生产,宜宾实现了汽车产业“从无到全”的突破。凯翼汽车、吉利汽车、奇瑞汽车3家汽车生产企业和15个零部件配套项目,让以汽车、轨道交通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行业巨头宁德时代在2019年与宜宾签约后,项目从两期增加到如今的十期,计划投资1000亿元以上、建设年产200GWh的全球最大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宁德时代共带动29家产业链企业落户宜宾,形成动力电池原料、电池材料、应用产品、电池回收的完整新材料产业链,一个世界级的动力电池研发生产基地在宜宾已见雏形。
“落户4年,宜宾市对我们服务热情不减,这也是我们扎根在宜宾的重要原因。”深圳朵唯志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明寿庆幸自己选对了宜宾,并把深圳朵唯总部搬到宜宾。 不只是朵唯,还有宁德时代、凯翼汽车、天珑移动、吉利汽车等企业也纷纷把总部迁到宜宾。
截至目前,宜宾共引进的智能终端项目233个、投产144个,逐步形成以手机整机产品为主、泛智能终端领域的产业体系。智能终端产业园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同时,新能源汽车、智能轨道交通、新材料、锂电等新兴产业也进入成长加速期。
招引龙头企业,布局产业链上下游,形成集群带动之势,崛起的一个个新兴产业集群,从宜宾逐步影响到全省乃至全球。
为了补人才的短板,宜宾抓紧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近年来先后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0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其中在宜办学高校从2所增至12所,在校大学生数量从2016年的2.5万人增至现在的8万人,大学城科创城区域内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7个、产研院12个。宜宾获批全国首批、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
大学城、科创城的建设,让创新成为发展驱动力。城市围绕大学建,产业依托教育兴,产教融合,相得益彰。在“双轮驱动”和大学城、科创城的助力下,宜宾的经济发展一路飙升,2019年和2020年,宜宾GDP增速都是全省第一。再纵观宜宾几年来的经济指标,GDP从2015年的1470亿元到2020年的2802.12亿元;从2016年的1609.56亿元,到2021年的3148.08亿元,几乎是四年翻番。
3148.08亿元是干出来的,勇于创新、奋勇争先的宜宾人一直在实干。而最近出台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又为宜宾带来更大机遇。宜宾乘势而上,以“全省经济副中心”步步为营,提出建设“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
处于重大战略机遇期、区位优势凸显期、蓄积势能迸发期的宜宾,在长江之头,犹如满载希望的航船,驶向高质量发展得更美好的未来。(李丽龙) 来源:封面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