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家里穷,一年必定穿新衣服的就是过年,过年的头一天晚上就把新衣服穿好了,晚上舍不得脱,穿着衣服睡觉,为的是第二天天一亮马上从床上翻起来。
我们家在川北,比起宜宾来要稍微冷一些,家家户户都习惯性的烤火,除夕夜我们会一家人坐在火堆面前一起守夜。那时候都还没有到城市来打工,一个院子的人好不热闹。那时候穷,买不起手机,不像现在大家都不沟通玩手机了。那时候,唯一的娱乐项目就是看电视,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起守着12点倒计时。唯一的零食就是自己父母炒的瓜子和花生,还有薄荷糖、广柑……围在一起,诉说今年的种种,规划着明年。
我们年龄小,总是饿的快,于是火堆面前会烤一些红薯和洋芋,饿的时候就吃,当然条件好一些的会有方便面和辣条。
我们的院子在山较高的半坡,视野超级好,无论如何必须等到12点,12点的倒计时一结束便冲到院子边上看烟花,因为自己家穷,只能看别人放。漫山遍野,好几片山,几乎同一时间燃放烟花,我们手舞足蹈的,家长也在背后惊呼和一个劲儿的提醒我们不要闹的太大声……
大年三十,叫醒我的不是闹钟,因为根本没有闹钟,而是楼下、左邻右舍哔哩啪啦响过不停的鞭炮。我和院子里的小伙伴总是第一时间爬起来冲到院子里去捡没有炸响的鞭炮。然后拿着鞭炮去炸田里的泥巴,当然还要去炸邻居家那为数不多的几颗白菜。条件好一些的会买甩炮(摔在地上就响),还有擦炮(像火柴一样)。那时候为了玩顾不了那么多,手都被炸过几次,但是整体风险可控,威力适中,就算在手上爆也伤不了。我们农村孩子没有城市孩子娇贵,我们玩的比较野。
大年初一到初七是走人户的高峰期,因为我们外出打工的比较多,家里有事都是集中在过年这几天操办,因为这是一年难得的几天亲朋好友都在家。味道最浓的就数烟花和鞭炮了。
我在宜宾打工10年了,平数时候很少回老家,父母长年在在打工,我是爷爷一手带大的。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没有见到爷爷最后一面。去年带着老婆和孩子回家上坟磕头,被告知不能放鞭炮和烧纸了……
20年前我在农村,那时候农村人多,条件艰苦,父母教导我们要走出大山。现在走出大山了,在这个水泥森林,我拼命的想回到以前,但是却被生活羁绊了。我感觉失去了好多。感觉越长大越失去,越回不去。
看到这篇帖子的99%的人都比我过的好,都比我条件好。但是,我想问大家,你们快乐吗?
看到前段时间的是否同意燃放烟花的调研贴子,有94%的人同意。我可以理解成94%的人长大了都觉得孤单吗?
其实,我们并不是非要放烟花,我们大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知道环境,更知道消防的意义。但是烟花、鞭炮、农村、烤火、走人户等,这是代很多人的精神寄托,这是很多根系着我们快乐和人生意义的稻草,现在正在被一根一根的扯断。
也看到有城市或地区在有序的组织燃放烟花,我个人一个不成熟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在指定的风险可控的空旷区域,在指定的时间集中燃放。也可以组织有目的有方案的烟花表演活动。也算是全了这94%的人心声吧!
相关话题:我坚决反对宜宾燃放烟花爆竹,有社会责任心的人都站出来支持我!
来自: Android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