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宜宾-四川练团子
标题: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要论述中的重大创新论断
[打印本页]
作者:
大宜宾雯雯
时间:
2025-5-6 09:43
标题: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要论述中的重大创新论断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作者:郝庆军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本文从中梳理出若干重大创新论断,共计十七条,分为“为什么保护传承”(四条)、“保护传承什么”(四条)、“怎样保护传承”(九条)三个方面,简述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战略高度,深入思考文化传承发展的重大命题,提出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作用在于宣传阐释中国特色,即“四个讲清楚”,进而有力地阐明了中国为什么选择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从我国五千多年文明源源不绝的发展历程中思考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遗产,提出了文化遗产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新论断。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文化虚无主义者,领导干部都要敬畏历史、敬畏优秀传统文化,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在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深入交流互鉴,不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价值共识、夯实人文基础的高度,提出了加强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深化文明交流,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从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出发,把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与民生福祉紧密相连,提出了城市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把文化遗产同中华民族的独特创造性思维联系起来,从文明创造和文化创新的角度思考文化遗产内涵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文化遗产包括八个组成部分和八项具体内容,极大丰富了文化遗产概念的内涵。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置于落实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提出了保护传承优秀乡土文化和农耕文明遗产,将文化遗产的内容扩展至整个乡村文化领域。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红色江山代代永传的使命出发,提出了革命文物和红色资源同样也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把文化遗产的概念扩展到革命历史遗迹和红色文化的领域中,把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民族文脉延续、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提出了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着眼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提出了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着眼于让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创造性地提出了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论断。从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蕴藏着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卓越智慧和共同记忆的特性出发,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点是培养好新一代传承人,关键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大历史观和大文明观出发,着眼于文化遗产研究的现实和未来,提出了研究历史文化遗产既要阐释其学术价值和思想价值,又要揭示其文化意义和精神价值。在摸清文化传承发展规律、掌握文化遗产自身的内在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历史文化遗产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同时合理利用。从弘扬革命文化、永葆革命精神的历史要求出发,提出了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革命文物和红色资源的四项基本要求。从文化遗产凝聚人心、增进民生福祉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要加强博物馆建设,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局和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交汇点上,提出了中国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紧密合作,积极参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助力世界和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吸收各国文化遗产保护宝贵经验,让世界共享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对于这些创新论断,我们一定要将其细化为行动方案,落实在实际工作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原文刊载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5年第2期,作者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欢迎光临 大宜宾-四川练团子 (http://dayibin.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