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的一口鲜
雨后惊雷催笋生
谷雨过后第三日,夜雷携雨叩窗。晨起推窗望山,料想昨夜那阵春雷,已在竹林深处敲开泥土——尖尖的笋尖该顶破腐叶了,裹着褐金笋衣的春笋,正是舌尖盼了一冬的“春讯”。
进山寻鲜的“武装标配”
驱车入山时,特意换上高帮胶鞋。长衣裤扎紧袖口裤脚,镰刀别在腰后,手套反复检查有无破洞——竹林里的刺藤“锯子草”专挑空子钻,去年手背被划的血痕还留着印子。同行人笑我太谨慎,我却记着老乡的话:“竹影动处蛇可能藏,草木深时须防刺”,寻鲜的第一步,是先学会和山林打交道。
竹林里的“选笋哲学”
阴山竹林果然比向阳坡慢半拍。拨开层层叠叠的竹叶,褐色笋尖三三两两探出头:矮的不过掌心高,裹着绒毛般的笋衣;高的已齐膝,笋尖新叶初展。我们遵循“留三指”原则——只选笋尖离土面超三指宽的,让刚露头的幼笋再吸几日山雾。镰刀切入土中三寸,手腕轻转,带泥的春笋便躺在掌心。剥开半片笋衣,青白如玉的笋肉泛着水光,凑近能闻见混着泥土的清鲜——这是水竹笋,正是扎叉头扫把的竹种,生来爽脆,可生食,炒腊肉、凉拌、烧鳝鱼皆是妙品。
汗湿衣襟后的春日分享
半个时辰下来,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戴着手套搬笋虽防刺,但不好操作,只好赤手搬笋,一不小心,左手食指还是扎了根细刺。但看编织袋里堆成小山的春笋,青褐笋衣间漏出的青白笋肉,便觉得所有辛苦都值了。
回到单位时正值饭点,将春笋分成三份:给食堂留一袋最鲜嫩的,给新入职的同事分几根尝尝鲜,最后给自己留一小把,带回家让家人尝尝春天里的一口
鲜。今晚食堂飘出香味:牛筋巴烧笋浓油赤酱,酸菜粉丝笋片汤酸鲜开胃。当乳白色的热气漫开,玻璃窗上凝着水珠,同事们围桌夹起今春第一筷春笋时,齿间的脆嫩里,藏着整座山的春天。
欢迎光临 大宜宾-四川练团子 (http://dayibin.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