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ach]152692[/attach]
新的罗赶庙
由于罗赶庙曾是云贵川最大的寺庙,在当地有种说法是,人死后魂魄都要到该庙去走走,这样来世才能投胎成人,所以当地人把罗赶庙称为“川南鬼城”。家住附近的黄明书老人告诉记者一个有关罗赶庙的神话传说,相传,施药救人的大善人罗赶死后葬于此,主宰阴间审判的东皇,想占用此地,罗赶为了继续佑护药田与其反抗,东皇被罗赶的善念感动,同时罗赶为感念东皇,答应建庙于此,故城隍庙在全国都叫城隍,唯独在此叫“罗赶庙”。为纪念这位善于助人的医者,后人便尊称其为“罗赶爷”。此外,许多关于罗赶庙的神话传说至今仍在当地老百姓中流传。
随着时间的迁移和人文的变故,罗赶庙损毁严重,很多石碑都遭到人为的毁坏和移动,现存的石碑都是当地村民自发寻找回来,并存放在罗赶庙内,供后人欣赏、研究。其中的罗赶庙碑林有元明清各个朝代的碑体,均为楷书竖写阴刻。最大的“万古標名碑”显示为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立,碑高2.03米,宽0.95米。此外,“本方会碑”、“大漕碑”、“本方碑记”、“镌刻庚寅年会碑”等石碑记载了罗赶庙赠修、补修事宜和募化银两的情况。此外,罗赶庙还现存大、小石狮各一对,大狮并排相望而立,威风凛凛,身长1.7米,高1.25米,小狮并排相座,高0.78米,雕刻精细,栩栩如生。
[attach]152693[/attach]
罗赶庙石碑
“这应该是我们长宁的一块名牌。”黄明书说,罗赶庙是川南十大名庙之一,里面包含了儒、释、道三家,而其他地方的要么是文庙,要么是武庙。
据老翁镇政府相关领导介绍,2016年罗赶庙整体易地搬迁至和尚坡,新建选址20多亩,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已新建了山门、大佛殿、文昌宫、碑林等,还将把120多块历朝历代风格迥异的石碑搬迁保护。目前,正在通过招商引资实施进一步的开发建设,新的罗赶庙,正在等待昔日繁华的回归。
在老翁镇新华街,有一古街群,建于明清时期,老街长1公里多,宽5米多。除了老街外,还有被称为支街的水巷、火巷、叉巷、窄巷等10余个小巷与老街相连,最小的巷道空间只能容一人通行。而老街和叉巷等,路面都是用清一色的青石板铺成。古街建筑多为青砖黛瓦的木构建筑,临街面的墙多用活动的木板条,卸下就可成为店铺。2012年,老翁古街获得宜宾市最具魅力的古街巷称号。
[attach]152694[/attach]
古街的两头各有一棵4人合围的黄桷树,听当地老人说,这是过去的“风水树”,也是“城里人”和“乡下人”的界限,黄桷树有多少年,这条古街就有多少年。
走在老翁古街上,高高的风火墙、狭窄的巷道以及原汁原味的木门木窗,都让游客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这里仿佛是世外桃源,与外面的嘈杂自然隔绝。
“古街上的好多东西都没有了。”新华社区63岁居民唐书奎说,“古寨门、凉天子、鱼饵台、戏楼都没有了,仅剩下300多年的黄桷树。”
老翁镇有两座牌坊,一座是忠烈牌坊,一座是节孝牌坊。
忠烈牌坊位于金光村四组,78岁的刘廷钊介绍,盐政知事罗廷纬一生刚正不阿,两袖清风,爱民如子。此忠烈坊为旌表同治元年五月十六日(1862年6月12日)在与石达开部作战时阵亡于长宁县城(指长宁旧县城即今双河镇)的清盐运司知事罗廷纬所建,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此坊用青石筑成三重檐歇山式顶,四柱三门,高约15米,宽11米,并设抱鼓石8个,上刻圆雕麒麟、卷草图案。坊身横梁的一面刻有“钦命四川提督学院钟赠‘忠烈丕著’”四个大字,另一面刻有“四川叙州府长宁县正堂席赠‘绩招捍卫’”四个大字,坊顶两面均刻有“圣旨”两个大字。
[attach]152695[/attach]
节孝牌坊
“以前顶上有吊钟,上层狮子,下层兔子,漂亮得很。”刘廷钊说,由于受文革的影响和风化的原因,“三鱼共一眼”的雕刻已经不大看得到了,吹起来“声震十里”的海螺也不见了。
赵氏旌表节孝坊位于大堰村境内,是为表彰邓以元之妻赵氏为其守节四十余年而建。坊身通体青石筑成,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座南向北,牌坊通高8.8米,通面阔6.8米,四柱三间五滴水庑殿顶石质仿木结构。坊身顶层屋顶正脊中部镂空雕刻葫芦宝顶,两侧圆雕吻兽,鸱尾向外卷曲,檐下为镂空雕九龙碑,碑中楷书阴刻“圣旨”二字。
近年来,该镇结合老翁历史文化,把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镇内历史文化点的传承和保护,在发展过程中,做到不破坏。”老翁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秦隅海表示,将加强对文物法的宣传与学习,在村上进行巡逻守护,同时为历史文物点积极争取各种称号。
(文章来源:四川在线)
欢迎光临 大宜宾-四川练团子 (http://dayibin.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